Flash 隨身碟採購指南

分類: 儲存 測試報導   2/18/2008   編輯部


跌價最快的 3C 資訊產品



隨身碟、記憶卡產品可說是 3C 資訊商品中跌價最快的產品。就在不遠的去年(2007)資訊月
時,還特地成立了儲存媒體特展區,集合了記憶體、記憶卡、快閃記憶體國內外廠商共同參展,
那時候的大特價價格已經相當吸引人: 4GB 的記憶卡、隨身碟紛紛跌破了千元台幣,正式成為主流規格,
而 8GB 的記憶卡、隨身碟也幾乎都不到台幣兩千元,令人都忍不住想立即掏出荷包敗下去。
不過,時間才過了不到短短三個月的現在,16GB 甚至 32GB 行動碟都已經開始搶攻市場了,
16GB 價格甚至只有兩千元台幣多一點,而 32GB 行動碟也甚至不到五千元台幣。對這些產品來說,
一季等於就是一個新世代了!

[Hot3c] Flash 隨身碟採購指南
32GB 隨身碟價格已經平民化


不過網友可能感到疑惑的是,雖然有些 8GB/16GB 記憶卡/隨身碟價格只要約台幣一千/兩千元,
但為什麼有些高階的記憶卡/隨身碟價格仍然居高不下,甚至高達兩三倍。這其中的差異在哪裡?
到底哪種產品才能適合自己需求呢?

隨身碟早已取代 DISK A: 軟碟



記憶卡、隨身碟都是由 flash(快閃記憶體) 晶片組成,最大的特色就是儲存的資料不會隨著電源關閉而消失,
而體積迷你、隨插隨用的特性,正是上班族居家旅行、出差洽公時儲存檔案資料的最佳良伴。
隨身碟幾乎都是使用 USB 界面與電腦連接,不需額外的電力,操作起來也是相當方便,
只要插上 USB 槽後,電腦便會自動跳出一個新的磁碟機來,與一般檔案管理方式沒有任何差異。

速度決定價格



不過,雖然一般 USB 2.0 介面都標榜著 480Mbps 的傳輸速度,但是鮮有隨身碟能夠達到這麼快的速度運作
(應該說鐵定沒有)。在隨身碟市場中,價格的高低除了由容量決定外,存取速度也同樣決定了價格的差異;
越高速的產品當然越貴,便宜的產品則大概都是屬於低速等級的。

###

速度決定價格!



一般用來衡量隨身碟速度大概有兩種標準,一是倍速標示,另一種則是實際的存取速度。在第一種倍速標示中,
採行的是與光碟機(CD-ROM/CD-R)同樣的計算方式,就是 1x = 150 KB/sec 的速度。譬如如果有隨身碟
標榜了 120x 讀取速度,表示可以達 120x150 KB/sec = 18000 KB/sec,也就是每秒鐘大概約 18MB 的讀取速度。
(本文的 MB, KB 都是指 Byte 位元組)

業者通常標示讀取而非寫入速度



這樣的速度如果與傳統光碟機比較起來當然是相當快(CD/CD-R光碟機最快約 50x 速度左右),不過這裡
隱藏了一個相當大的陷阱! 那就是讀取速度與寫入速度可能會有相當大的差異,而業著所標示的通常是讀取速度
而不是寫入記憶卡/隨身碟的速度。

高速 SLC vs 低價 MLC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主要是因為 flash 記憶晶片製程上的差異。業界常用兩種不同製程的產品來生產 flash:
一種是讀取與寫入都是相當快的 SLC 晶片,另外一種則是讀取可能相當快、但是寫入速度則會較慢的 MLC 晶片。
我們在此不想敘述太多 SLC 與 MLC 產品的差異(這屬於大學電機/電子系固態電子學的範疇)。
但很顯然的,這兩種晶片的價格也會有天壤之別,這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為什麼高階產品與低階產品價格差了好幾倍的緣故,當然,一分錢一分貨,網友也
不能期待用超低價格買到超高速度的隨身碟產品。

[Hot3c] Flash 隨身碟採購指南
高速隨身碟價格仍居高不下

  • SLC 晶片(高單價): 高速讀取、高速寫入
  • MLC 晶片(低單價): 高速讀取、低速寫入,或是低速讀取、低速寫入


(附註: 最近 Sandisk 推出了 SLC, MLC 之外的新技術: 3-bit-per-cell)


高速的 SLC晶片由於製程、良率問題,讓價格居高不下,雖然使用上與 MLC 並沒什麼差異,
但卻是許多新潮商品不可或缺的零組件,如 Eee PC、SSD(固態硬碟)。
這也就是為什麼 8GB 版本 Eee PC 竟然會與 4GB 版本價格高達約四千元。


###

SLC vs MLC



舉個例子來說,通常低價 MLC 產品的寫入速度在 2~3MB/sec,因此如果有一個 1GB 的檔案,則需約 5~7 分鐘時間寫入
隨身碟。高價 SLC 產品通常寫入速度可達 8~10MB/sec 或更快,因此只需約 2~3 分鐘便可寫完。


除了讀取速度的差異外,在使用壽命上也有不同,高速 SLC 通常可耐十萬次的存取,而低價的 MLC 則只有一萬次而已!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會關係到資料的穩定性。


不過在實際採購時,用戶常常碰到困難,因為業者通常不會在產品包裝上標示使用了哪種晶片,
也通常不會標示出產品的存取速度(除非是特別強調高速存取的產品)。
只是輕描淡寫的用一句 "符合 USB 2.0 高速規格" 帶過。即使是詢問店員,通常也無法得到答案到底這個產品的存取速度是多少。


所以如果網友們問,那些兩千元左右的 16GB 產品是哪種晶片呢? 答案不用懷疑,一定就是由 MLC 晶片構成的。
不過網友也不用擔心,買了 MLC 產品並不代表會出問題,只是在存取速度上較慢,以及使用壽命上可能短了些。
(不過一萬次的存取其實對大部分用戶來說已經綽綽有餘了)


這樣一來,到底要花小錢買低價高容量的產品,或是花大錢買高速 SLC 產品呢? 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定的答案,
但對大部分使用者來說,或許低價產品正代表了最佳的 C/P值 (效能/價格比)。下面便是我們的採購建議:

###

隨身碟/記憶卡採購建議

  • 了解自己作業的需求。如果想拿隨身碟來儲存許多大型檔案、或常常把常用程式都安裝在隨身碟上的話,
    那麼速度可能是相當重要的考量。反之,如果隨身碟只用來儲存一些備份的文件或圖片而不會經常大量異動資料的話,
    速度高低對於日常作業可能不會有太大影響。

  • 由於產品外觀上並不太會標示 SLC/MLC 或是存取速度,所以採購之前務必做好功課,可由原廠網站或測試媒體中
    先行了解各種產品型號所代表的效能意義。例如就創見科技的隨身碟來說,型號後面是兩位數字的產品代表了低速規格,
    三位數字的產品則代表高速規格。

  • 如果隨身碟標榜了支援 Windows Vista Readyboot 功能的話,通常會有一定的速度保障。有關於 Vista Readyboot
    功能的介紹,網友可參考 Microsoft TechNet 相關文章

  • 既然隨身碟仍然有讀取次數的大限,最好還是購買終身保固的產品。當然,前提還是盡量挑選大廠牌產品,否則幾年後
    也有可能會有找不到原來的製造商 (: 不過,廠商的保固並不包括您儲存在隨身碟中的資料。


在隨身碟的使用上,我們也有下列幾點重要的建議:

  • 雖然 flash 是所謂 "非揮發性記憶體" (也就是不會因電源關閉而讓資料消失),不過最好隨時都要有
    "資料仍然可能毀損" 或是 "隨身碟可能遺失" 的最壞打算,務必做好資料的備份,不能把重要資料只儲存在隨身碟中,
    一定要在電腦硬碟或光碟中再留備份。

  • 筆者有一次出國過海關時,乖乖的把口袋中兩個隨身碟都放在籃子中通過X光機讓海關檢查,
    可是在晚上抵達飯店後,才發現兩個隨身碟的資料不僅全部消失不見,連要重新 format 都沒辦法,最後只能
    在回國後送修換新-還好都有終身保固,送修完全免費。這個經驗告訴大家,隨身碟的資料其實是相當脆弱的,
    放在口袋中仍然有許多風險。(更為嚴重的則是遺失風險)

  • 如果要把隨身碟從電腦中拔出,一定要先做下面的動作,以確保所存取資料都有更新寫入隨身碟中,
    並能防止不小心在存取資料時誤拔隨身碟而造成硬體或資料毀損。

    [Hot3c] Flash 隨身碟採購指南
    點入系統列上的抽取式裝置符號


    [Hot3c] Flash 隨身碟採購指南
    選取要拔出的裝置,點選 "停止"


如何知道自己隨身碟速度?


測試軟體: FDBench, HDMark, 簡單的大型檔案存取



但所測試的速度會與自己電腦的硬體、平台息息相關,可能會與其他媒體測試有很大的差異。有時候
自己所測試出來的速度太慢並非是隨身碟的問題,而是自己電腦調校的問題。譬如有些舊型電腦的介面
只有 USB 1.1,此時怎麼測試都不可能超過 1.5MB/sec 速度。有些 Notebook 的 USB 介面也會有速度緩慢的問題,
甚至可能無法順利抓到隨身碟,這時候還是需要洽詢電腦廠商尋求解決之道。


###